船舶運輸承擔著超過90%的原油及成品油輸送任務。作為船岸界面連接的核心部件,船用輸油復合軟管的性能直接影響作業速率與環境穩定。
一、船用輸油復合軟管的核心特點
1.多層復合結構設計
船用輸油軟管通常由5-7層材料復合而成:
內襯層:采用丁腈橡膠(NBR)或氟橡膠(FKM),不怕油滲透性能不錯,可承受汽油、柴油、原油等介質長期侵蝕。
增強層:鋼絲編織層(SSB)或合成纖維增強層,提供高達16-25bar的不怕壓能力,同時具備抗拉伸和抗扭曲特性。
外保護層:氯丁橡膠(CR)或聚氨酯(PU),抗紫外線、不怕臭氧老化,適應海洋潮濕、鹽分高的嚴苛環境。
導電層:內置銅絲或碳纖維,實現靜電導出,防止易燃介質輸送時產生火花。
2.端環境適應性
溫度范圍:-40℃至+120℃,達到寒帶港口與熱帶海域的全天候作業需求。
不易腐蝕性能:通過ISO188、ASTMD471等標準測試,可抵御海水、原油、化學添加劑的侵蝕。
柔韌性:小彎曲半徑僅為管徑的3-5倍,便于船舶晃動時的動態補償。
3.穩定冗余設計
爆破壓力:工作壓力的4-6倍(如25bar工作壓力對應100-150bar爆破壓力)。
泄漏檢測:部分產品內置光纖傳感器,可實時監測內襯層0.1mm級微裂紋。
防脫離裝置:快接頭配備雙鎖止結構,避免意外斷開導致的泄漏事故。
二、船用輸油復合軟管的標準化使用流程
1.作業前準備
檢查與測試
?外觀檢查:確認軟管無鼓包、磨損、鋼絲外露等缺陷。
?壓力測試:使用氮氣或清水進行1.5倍工作壓力保壓測試(至少30分鐘)。
?導電測試:通過接地電阻測試儀確認導電層阻值≤10Ω。
安裝要點
?避免扭曲:軟管自然懸掛時扭曲角度不可以超過15°。
?支撐保護:使用吊架或滾輪減少彎曲應力,曲率半徑≥6倍管徑。
2.輸油作業操作
連接與固定
?采用API6A標準法蘭或快接頭,密封面清潔無雜質。
?使用用卡箍或鏈條固定,防止連接處因船舶晃動松動。
壓力控制
?初始流速≤1m/s,逐步提升至設計流速(通常3-5m/s)。
?實時監測壓力波動,超壓時自動切斷閥觸發(響應時間<0.5秒)。
靜電管理
?全程保持軟管與船體、碼頭接地系統連接。
?控制介質流速,避免紊流產生靜電(Stokes數≤3000)。
3.作業后處理
排空與清洗
?使用壓縮空氣吹掃殘留介質,避免腐蝕性液體滯留。
?化學清洗:根據介質類型選擇適當的中性清潔劑(pH值6.5-7.5)。
存放要求
?水平放置于干燥通風處,避免陽光直射。
?定期盤卷替換支撐點,防止長期變形。
三、常見故障分析與防預措施
1.內襯層破損
原因:介質腐蝕、流速過快導致沖刷磨損。
防預:定期內窺鏡檢查,選擇高內襯材料(如FKM)。
2.增強層斷裂
原因:過度彎曲、超壓運行。
防預:使用曲率監測裝置,設置壓力上限報警。
3.外保護層老化
原因:紫外線輻射、臭氧侵蝕。
防預:涂抹防老化涂層,存放時覆蓋遮陽布。